Loading

的搜索结果

×
Loading...


闲聊大厅

《胡桃日记》玩家反馈事件简要说明

Geticer

Geticer

5小时前 39 举报

反馈开始

2025年5月17日 14:45左右,因近期游戏体验问题较多、官方回应机制不畅,有两位《胡桃日记》玩家在QQ频道发布了一篇帖子(以及这个帖子),提醒开发者应当重视玩家建议。

该帖指出:

  • 官方对玩家长期反馈缺乏实质性回应,导致许多老玩家失望;
  • 部分更新方向令人费解;社区管理方式存在争议。

帖子语气诚恳但态度坚定,明确表达了希望制作组正视问题、加强沟通的愿望。

《胡桃日记》的一位工作人员于 2025-05-17 21:16 左右 回应称已注意到相关讨论,并表示:“有问题可以发个帖子或者发给我,谢谢”。(但当时频道管理已禁言)

禁言开始

然而,在未给予正式回应的前提下,QQ频道于当天晚些时候启动了“安全模式”全员禁言,并持续至次日。

频道管理员发声

2025-05-18 04:17,一位活跃的社区管理员发布了一篇长文:《关于胡桃日记相伴初心的一些想法》

该帖主要内容概括如下:

  • 承认自己作为社区管理者的角色,同时也是一名热爱胡桃的老玩家;
  • 回顾了自己从腾讯代理时期一路支持胡桃日记的心路历程;
  • 反思当前版本中存在的一些设计问题,如剧情负反馈机制、UI细节错误、通行证奖励缺失等;
  • 表达对制作组现状的理解,但也直言“如果继续这样下去,‘相伴初心’可能只是一个标题”;
  • 呼吁玩家不要只靠情绪表达诉求,而应通过更正式渠道反馈。

尽管文中部分内容确实来自真实玩家视角,但其并未正面回应社区治理机制的核心问题,也未提出任何制度性改进措施。

系统性反馈文档诞生

为响应胡桃日记工作人员的请求,几位《胡桃日记》玩家连夜整理了一份系统性反馈文档,并于 2025年5月18日 正式提交给制作团队。

需要注意的是,管理员提到“不要只靠情绪表达诉求,而应通过更正式渠道反馈”此观点存在偏差:

  1. 用户是因为官方迟迟不回复等问题导致的情绪化,并不是所谓的“只靠情绪表达诉求”;
  2. 在频道发文前,有关玩家已经通过包括但不限于 TapTap 论坛,游戏内官方反馈渠道等方式反馈问题,但游戏官方毫无回应这才至频道发帖;

故该观点与实际情况存在误差。

文档内容主要包括:

  • 游戏兼容性问题:如小米5s Plus用户点击隐私协议后卡死,初步判断为 QuickSDK 模块问题,自测试阶段起就一直未修复;
  • 玩法单一、缺乏创新性:旅行、养成等新玩法与日常内容区别不大,互动深度不足;
  • 功能设定不合理:例如养成系统压力限制过紧、打工收益低却容易爆压,造成玩家焦虑;
  • 资源获取机制失衡:贴纸收集机制过于随机且无补偿、通行证经验溢出未作处理等;
  • 社区管理机制问题:规则由少数人制定、缺乏透明度与申诉机制,频繁启用“安全模式”压制声音;
  • 更新节奏失衡:美术资源频繁上线,核心玩法长期停滞,给人一种“重表轻里”的印象;
  • 并提出六项核心建议
    1. 建立定期反馈机制(如每月一次开发进度);
    2. 设立 Bug 追踪公示页面;
    3. 加强社区透明度,引入玩家代表参与规则制定;
    4. 调整更新节奏,优先修复已有问题;
    5. 明确团队发展规划,回应扩招进展;
    6. 提升版本质量,扩充可玩性。

该文档同时抄送以下包括但不限于的渠道:

此文档也在QQ频道中获得了一些玩家的共鸣。

再次禁言

2025-05-18 14:13,在我们尝试解释文档背景、说明意图时,QQ频道再次启动全员禁言。

禁言原因仍以“部分成员情绪化发言影响讨论氛围”为由,实则进一步加剧了玩家群体的不满。

2025-05-18 14:19 随后有一位管理员疑似因不满内容方向,发表评论称:

“不是,怎么又开始了?没看到这个活动公告嘛?怎么又吵了?我想好好睡个觉也不行了嘛?”

这段发言被广泛解读为一种“情绪化处理”,而非理性引导。

2025-05-18 15:02,管理员将禁言时间延长24小时,理由推测为“防止风控触发”。

这不仅让原本试图理性讨论的玩家感到失望,也让外界质疑:

“如果提建议的人都被禁言,那这个社区究竟允许什么声音?”

我们的态度始终明确:

  • 我们不否认制作组的努力,也理解三人小队的艰难;
  • 但我们不能接受沉默、回避与压制声音的行为;
  • 我们愿意继续对话,也欢迎官方给出正式回应;
  • 但如果连说话的权利都被剥夺,那我们只能选择让更多人知道这件事。

这不是一场对立,而是一场本应发生的对话

我们只是想告诉你们:  

  • 沉默不代表接受,喜爱也不等于盲从。  
  • 我们愿意提意见,是因为我们还在乎;  
  • 我们愿意指出问题,是因为我们还期待改变。

愿《胡桃日记》不负初心,不负陪伴。

最后于 3小时前 被Geticer编辑 ,原因:

最新回复 ( 1 )

  • Geticer
    1小时前 2

    《胡桃日记》的社区沟通,为何越来越像“单向广播”,而非“双向对话”?

    我最近在想一件事:

    维基百科和 GitHub 上每天都有成千上万条讨论、争执、甚至激烈的意见交锋,但它们很少会“封号”、“禁言”或“删帖”。

    因为它们的社区文化是:“我们可以有不同意见,但我们尊重彼此的专业性和立场。”

    而这种文化的核心,是“就事论事”

    • 维基的编辑者之间会有摩擦,但他们不说“你不懂”,而是说:“阁下的观点似乎忽略了某来源,请补充参考文献。”
    • GitHub 上的开发者也会争论代码风格、功能优先级,但他们不说“你太吵了”,而是说:“请提交 Issue,并附上复现步骤。”

    他们不是不吵架,而是知道怎么吵得有意义。

    他们不是没有情绪,而是知道怎么把情绪转化成推动改进的动力。

    而《胡桃日记》的社区呢?

    我们尝试了最温和的方式 ——

    整理了一份系统性反馈文档,结构清晰、语气克制、内容详实。

    我们选择了“理性沟通”的路径,而不是“情绪宣泄”。

    我们甚至愿意接受“你们只有三个人”的现实,也愿意理解制作组的难处。

    可换来的回应是什么?

    1. “我看这帖子全是情绪。”
    2. “有问题可以发个帖子或者私信我。”
    3. 然后,我们发了。
    4. 再然后,频道被全员禁言。
    5. 最后,有人说:“静不下来就一直禁言吧。”

    这不是管理,这是压制。

    这不是引导,这是封锁。

    这不是沟通,这是逃避。

    向 vs 双向:胡桃日记的“反馈困境”

    《胡桃日记》目前的沟通方式大致分为两种:

    一、单向沟通渠道(官方主导)

    • 官方邮箱
    • 游戏内问卷反馈系统
    • B站私信“胡桃日记官频”

    这些渠道的问题在于:
    只能接收信息,不能形成闭环
    你提了建议,但不知道有没有人看,也不知道会不会有后续。

    二、双向沟通渠道(QQ频道)

    包括 TapTap 玩家论坛、QQ频道等。

    理论上是最接近“玩家与官方直接交流”的地方;

    但实际上,只要有人提出“不合口味”的意见,就会触发“安全模式”全员禁言;

    禁言时间一次比一次长,理由一次比一次模糊;

    最终导致的结果是:“谁敢提问题,谁就要承担被封口的风险。”

    当“双向”变成“单向”,会发生什么?

    1. 信任崩塌:玩家不再相信反馈能带来改变;
    2. 沉默螺旋:没人再愿意发声,怕被误伤;
    3. 情绪积压:压抑的情绪最终以更激烈的方式爆发;
    4. 流失加剧:老玩家失望退场,新玩家难以留下。

    这不是游戏运营的良性循环,这是社区生态的慢性死亡。

    所以我们到底想要什么?

    我们不是要“接管运营”,也不是要“指挥开发”,我们只是想建立一个可持续、透明、有反馈闭环的社区与沟通机制

    我们需要:

    • 玩家反馈能被听取、记录、回应;
    • 社区规则由玩家参与制定与监督;
    • 官方能定期发布开发进度与问题修复计划;
    • 核心问题优先处理,而非‘画饼式更新’;
    • 一个‘安全空间’让不同意见可以共存。

    关于“玩家代表机制”的特别说明

    在此前的设想中,“玩家代表小组”被认为是一种可行的桥梁机制,但在当前社区环境中,我们也必须清醒地意识到:

    任何代表机制都可能被少数人操控尤其是当这些代表本身就在官方体系中有特殊地位时

    因此,我们必须强调:

    代表机制 ≠ 权力集中

    • 代表不是“代言人”,而是“声音收集者”;
    • 代表不应拥有“决策权”,而应只具备“建议权”;
    • 代表需轮换、公开、可监督;
    • 代表的发言不代表全体玩家,只代表某一阶段的汇总意见;
    • 最重要的是:不能让“代表”成为新的权威工具,用来压制其他声音

    具体方案:从零到一,我们可以怎么做?

    1. 设立“Bug 与建议追踪页面”

    该部分内容可在胡桃日记的部分开发记录视频中看到内部版本列表,但可能因某些特定原因未公开。

    实施建议:

    • 使用 Trello、GitHub Pages、在线文档系统(如目前熊吉团队使用的)、Notion(或国内的同类型产品)搭建简易页面;
    • 每周同步一次玩家反馈;
    • 可用“标签系统”分类问题类型(UI/剧情/玩法/社区);
    • 所有问题状态需由官方确认,而非仅靠社区代表转述。

    2. 推动“社区规则透明化”

    核心诉求:

    • 社区规则应由玩家共同参与制定;
    • 删除/隐藏/禁言机制需有明确标准与申诉路径;
    • 管理员行为应接受社区监督。

    实施建议:

    • 成立“社区议事小组”,由多方玩家组成;
    • 每季度召开一次“社区治理会议”,讨论规则修订;
    • 设置“违规行为公示区”,展示删除/禁言依据;
    • 管理员不得单独决定规则解释权,必须引入社区投票机制

    推动“定期反馈机制”

    已实现的部分:

    • 每月一次“开发者日志”;
    • 每次更新前发布“改动说明”。

    目标升级:

    • 加入“问题处理进度表”;
    • 加入“更新质量评分”;
    • 让玩家知道“不是你们说了没用”,而是“我们在努力”。

    优化“更新节奏与方向”

    核心诉求:

    • 优先修复已有功能缺陷;
    • 核心玩法优化 > 美术资源更新;
    • 建立“版本质量评估标准”,避免“赶工上线”。

    实施建议:

    • 制作组设定“优先级排序标准”(如影响人数、修复难度、情感负反馈强度);
    • 更新前可发布“版本质量评分”供玩家参考;
    • 避免将美术资源作为唯一更新指标。

    我们真正需要的,不是一个“新秩序”,而是一个“新机制”

    我们不需要一个新的“管理者”,我们只需要一套——

    • 透明的反馈流程
    • 可追踪的问题清单
    • 可验证的修复进度
    • 可参与的规则修订机制

    这才是真正的“双向沟通”。

    结语

    如果一款打着“陪伴”旗号的游戏,连玩家的基本声音都不敢听;

    如果一个自称“三人小队也要坚持初心”的团队,却纵容管理员“全员禁言”来回避问题被提出;

    那么我们只能得出一个结论:

    你们不是听不见,你们只是不想听。

    愿《胡桃日记》不负初心,也愿每一个关心它的玩家,都能拥有说话的权利。

    免责声明

    本文件仅代表我们目前收集到的玩家反馈观点,不代表全体玩家意见。

    同时,我们也不主张建立任何形式的“玩家代表制度”,除非该制度具备:

    • 定期轮换机制
    • 社区监督机制
    • 明确职责边界
    • 以及拒绝滥用的防护措施

    否则,所谓“代表”,不过是另一个“掌权者”罢了。

    0 举报